孙婉是孙中山先生和原配妻子卢慕贞所生的次女,也是他最小的女儿,但非常可惜的是年纪最小的孙婉却没有得到父爱。孙中山先生和孙婉之间有些小矛盾,以至于孙中山临终之际还在呼喊:蒋介石派人邀请孙婉移居台湾生活,并承诺给她“赠金建屋”。孙婉委婉拒绝,随后给邓小平写信,希望能得到照顾。
孙中山先生
那么孙中山先生和孙婉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矛盾?孙婉为何要拒绝蒋介石的邀请?邓小平又是如何回复的?
孙中山和孙婉因何产生隔阂?
孙婉1896年11月12日出生在美国檀香山,是孙中山先生和卢慕贞所生的小女儿。值得一提的是,孙婉和父亲孙中山是同月同日出生,但她出生的时候父亲却不在身边,而是被囚禁在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
令孙中山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做的这个决定会让他后悔终生。
王伯秋1884年出生在湖南想象,父亲王谨巨早年追随曾国藩办团练,后来担任常熟镇总兵、淮北水军统领等等,还曾被清廷封为“建威将军”。王伯秋从小聪明好学,记忆力超群,先是在杭州武备学堂读书,然后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同盟会,并结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爱国人士,深得孙中山的器重和赏识。
王伯秋
王伯秋从日本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哈佛大学继续深造,也正是如此,黄兴才决定将照顾孙婉的任务交给他。孙婉在美国孤苦无依,哥哥整天忙碌没空关心自己,只有王伯秋每天接送她上学,还细心照顾她。于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她爱上了这个年长自己12岁的男人,并陷入爱情无法自拔。
孙婉和王伯秋,一个青春活力,一个年少有为,本应是非常般配的一对,但非常可惜的是王伯秋已有妻儿。当孙中山得知王伯秋早在15岁,就在老家和一位名叫李澄湘的女子结婚后,坚决抵制一夫多妻的他怎么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儿给别人当二房,于是连忙给孙婉写信:
“王伯秋已有妻子,爸爸最是反对一夫多妻,你怎能给别人当二房?我建议你尽快回国,我替你把这件事处理妥当。”
对于父亲的反对,陷入爱情中的孙婉很难接受,尤其是她从小没有享受多少父爱,这样令孙婉感到父亲是一个只顾自己主张,不顾儿女幸福的“冷漠人物”。
孙婉在气头上给父亲回信:“不管您怎么说,怎么反对,我都决定和王伯秋结婚!你既然决定关心国家那就不要关心我,也不要干涉我的婚姻!”
孙婉
就这样,一段没有父母祝福的婚姻开始了。婚后的孙婉和王伯秋很是恩爱,他们的感情也没有因为孙中山的反对就逐渐破裂。然而随着王伯秋回国、孙中山的强烈反对等原因,“当年我和王伯秋离婚的时候,是对你外祖父有意见的……”
孙中山临终之际,喃喃自语:婉儿,婉儿快来
1920年,身处上海的孙婉陷入两难境地,究竟是留在上海照顾一双儿女,还是去澳门侍奉年迈的母亲?经过一番纠结和考虑,孙婉决定去澳门侍奉母亲卢慕贞。
戴恩赛和孙婉
1921年,孙婉来到澳门陪伴母亲,并和母亲住在孙公馆。孙婉没想到的是,她在这里会遇到自己的第二任丈夫,也是陪她度过几十年光阴的爱人。
起初孙婉并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她心中还记恨着父亲,因此对婚姻没有向往。孙科见妹妹整天郁郁寡欢,便决定给她介绍一个对象,解决她的婚姻问题。后来在孙科的介绍下,孙婉认识了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这次见面令孙婉对戴恩赛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接下来两人频频见面、约会,确定恋爱关系。
1921年3月19日,孙科在澳门孙公馆为妹妹孙婉和戴恩赛主持了结婚典礼。孙婉和戴恩赛是恋爱结婚,不仅得到父母的同意,还得到卢慕贞的重视。在两人结婚前,卢慕贞还特意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第一、婚礼要在澳门孙公馆举办;第二、让孙科当孙婉和戴恩赛的主婚人;第三、结婚后要长居澳门。
这三点说简单简单,说困难也是非常困难的,就拿长居澳门这一点来说,对戴恩赛来说就有些困难。但尽管如此,戴恩赛对于岳母提出的要求还是满口答应,因为他非常爱孙婉,只要能娶孙婉,让他做什么他都可以。
孙中山和宋庆龄
值得一提的是,在孙婉和戴恩赛结婚之前,她还特意给父亲孙中山写去一封信:“今天请大家来吃便饭是有喜事,我的女儿孙婉和戴恩赛博士于今天结婚,事先没有通知大家,是担心大家送礼物……”
在座的官员听后感慨万千,更加佩服孙中山的为人和处理事情的方式。
当时,上海的《民国日报》上有一篇名为“孙中山嫁女简朴”的新闻,上面说:
“孙中山先生之女孙婉于本月19日在澳门和美国留学博士戴某举行婚礼,事先并未告知亲友,事后知道的人也很少。婚礼由孙科代替父亲去澳门料理,并于21日返回广州。”
孙婉和戴恩赛结婚后十分恩爱,开始了甜蜜且幸福的生活。结婚后,他们两个还经常开车去广州等地度蜜月,开始了他们浪漫和温馨的生活。
1921年冬,孙婉为戴恩赛生下一个女儿,当时正值孙中山先生在桂林北伐,他希望能一举成功,孙中山取名为“戴永丰”,意为纪念在永丰舰蒙难事件。
1925年,孙中山的身体越来越差,在他住院期间,戴恩赛便在北京随侍,也因此和妻子孙婉分开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戴恩赛经常给孙婉写信,从两人的书信中也能看出他们感情的热烈。
“婉儿,婉儿快来,我这辈子亏欠你最多……”
除此之外,孙中山还由夫人宋庆龄交给戴恩赛一张照片,上面是孙中山的半身照,照片后面写有“送给孙婉和戴恩赛”的字样。这张照片也算是孙中山给孙婉最后的纪念品,宋庆龄深知孙中山对女儿的感情,因此她直接用英文在照片背后写下赠送给孙婉和戴恩赛。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照片被孙婉保存了许久,她在内心深处也是深深爱着父亲的。
孙中山在临终之际,最牵挂的便是那个始终不肯原谅自己的女儿,最放心不下的也是这个女儿。但非常可惜的是,孙婉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她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孙中山去世,孙婉就算是再怨恨父亲也会伤心。在那段时间内,他们夫妻两个的心情都是十分悲痛的,他们不能见面安慰对方,只能用通信的方式交流感情,用爱情的力量战胜悲痛和孤独,用这种方式安慰他们。
戴恩赛每天晚上都要为岳父守灵,有时候煤气不足,晚上格外寒冷,但他一想到曾和妻子跳舞的场景,就忘却了所有的痛苦和不安。而孙婉在给丈夫的回信中也说:
“您是世界上赐给我温暖和快乐唯一的人,我知道你的热情,没有你,我不知道如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孙婉拒绝蒋介石帮助,转而向邓小平求助
1929年2月,戴恩赛被任命为驻巴西全权公使,由于要前往巴西,所以孙婉也陪丈夫一同前往。在孙婉出国前,她曾给前夫、时任立法委员的王伯秋写去信件:
“伯秋,我即将前往巴西,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我希望你能把孩子们带到上海,让我见见他们……”
王伯秋收到孙婉的信后感慨万千,也想起自己和孙婉甜蜜的过往,他于心不忍,便和母亲商量,带孩子们去见孙婉一面。然而王老太太却不同意,当初王伯秋要和孙婉结婚,她就不同意,说什么也不肯让孙婉进家门,更是千方百计带走孙婉生下的一双儿女。
因此当王老太太得知儿子要带孙子、孙女去见孙婉的时候,她担心两个孩子被孙婉夺走,便言辞拒绝:“不行,不管你说什么我也不同意你带孩子们去上海。万一那个女儿将孩子们夺走,你让我这个老太婆怎么办!”
见母亲一脸坚定,王伯秋也不好强行带走孩子们,他只好带着妻子李澄湘来到上海,并在约定地点见到孙婉。自从孙婉和王伯秋离婚后,两人已经有10年没有见面了,如今再次见面,两人一时间感慨万千,笑容中充满遗憾和释怀。
令王伯秋和孙婉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见面不仅是他们分离10年后的首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在孙婉临走之前,还去了一趟广州,参加国民党举行的奉安大典,将父亲孙中山葬在南京中山陵。抚摸着父亲的墓碑,孙婉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她恨自己当初的心狠,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去见父亲最后一面,但不管她怎么后悔,这一切都晚了……
11月,孙婉将戴成功和戴永丰托付给母亲照顾,自己则跟随丈夫戴恩赛去巴西上任。1933年,戴恩赛结束了工作和孙婉返回祖国;1936年,他被任命为财政部厦门海关监督;1937年,又被任命为粤海关监督。
当日军入侵广东后,戴恩赛的工作被停止,从此便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因为没有工作,自然没有收入,再加上中央政府没有接济,他也没有退休金,因此戴恩赛和孙婉的生活非常艰苦。
那么孙婉为何会感谢蒋介石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蒋介石
原来当蒋介石退守台湾,在政权稳定后,为了进一步树立自己所为的“正统”形象,便将孙中山先生的后人都请到台湾,在政治和经济上加以笼络。60年代,连和蒋介石政见不合的孙科也来到台湾,担任国民党“考试院院长”等职务。
孙科去台湾后,蒋介石也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的小女儿孙婉。因此在得知对方生活不是太好后,蒋介石连忙派人去澳门,邀请孙婉移居台湾安度晚年。面对蒋介石的“关心”,孙婉心里十分清楚,她委婉拒绝蒋介石的好意,并说:不久后,新华社澳门分社在邓小平的示意下接济了孙婉和她的家人。
邓小平
1971年,孙婉不小心摔倒入院,北京方面得知后专门派出骨科专家到澳门为她治疗。1979年6月10日,孙婉因病逝世,北京还为她支付了住院8年的所有费用……
2024年配资一览表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