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游戏策划总能搞出一些激发玩家肾上腺素的活动。这次节日活动更是如此,给人了一种一边大杀四方一边摸索打法的快感。当玩家沉浸在“白板逆天”的爽感中时,一个强力队伍——“富贵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风向。有玩家狂打10次都屡屡失败,甚至发出灵魂拷问:“这真的是用来娱乐的活动吗?”更有意思的是,这支队伍中某兵种“大戟士”的表现,被吐槽为“游戏史上最惨兵种”。这到底怎么回事?大戟士为什么被玩家嫌弃?今天,我们不妨深挖一下背后的故事。
先来说说“富贵骑”这个魔鬼队伍吧,它几乎集齐了你能想到的一切队伍效果:输出、免伤、控制、反控制、治疗、净化、削弱……这种全能配置,直接让无数玩家的节日活动变成了考验耐心的闯关游戏。有人形容和“富贵骑”作战的体验就像在和一堵会打人的墙较劲,打得你想摔手机都打不过去。
以全能闻名的“富贵骑”里,却仿佛藏了一颗“定时炸弹”——它的大戟士输出表现太过离谱,仿佛整队人马里混进了一名划水队员。本应是一支精锐军队的核心兵种,反而被玩家定义为拖后腿的存在,槽点满满。你要是问玩家“张郃+大戟士”战报中的伤害值是多少,听到的结果可能让你怀疑这是不是个零工部队:最高也就7500点伤害,低的时候,居然只有4800点。面对这种表现,也难怪群情激愤。
但真相是如此简单吗?张郃和大戟士真的一无是处?要聊明白,我们得“剥开洋葱”,从头说起。
大戟士的悲剧,不是一天积累起来的。说到这个兵种,它的设计是以35%的概率触发122%的伤害。从表面这概率听起来不低,伤害系数也不低。可一对比其他兵种,大戟士的弱点立马暴露。比如白毦兵,触发概率是45%,而且伤害系数在110%-130%之间;锦帆军同样是45%的触发概率,伤害高达128%。飞熊军更夸张,直接省略了触发条件,靠普攻就能打出巨额输出。
其他兵种还有各种回血和增益效果,比如白毦兵12%的吸血能力,锦帆军能触发持续恢复,飞熊军简直强到突破天际。而大戟士却成了孤儿兵种,没有回血,没有增益,只能靠120%那点可怜的伤害苟活。要知道,它的35%触发概率本来就差劲,要是触发不出来,直接变成光杵在场上的摆设。
从玩家的角度这兵种早就该加强了。毕竟在游戏的版本更新道路上,其他兵种陆续迎来了被加强的春天,而大戟士却依然维持着那个低概率、高疲软的模样。这背后的策划,是不是对它有什么“个人恩怨”?
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人说:“大戟士不是弱,它只是更适合作为辅助兵种存在。”的确,这一点可以从张郃的定位看出来。张郃的基础属性、武力成长值都偏低,再加上本身设计是个战术性武将,反而掣肘了他的输出潜力。最可怕的是,张郃即便带两个高伤战法,伤害表现依然毫无亮眼之处,是不是有点让人无语?
让人更心塞的是,即便是大戟士带了张郃,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很多玩家在龙虎赛中,试图用“张郃+大戟士”杀进敌人大本营,结果不仅拖不动节奏,还沦为队伍上下限极低的拖油瓶。
但你以为这就是游戏策划完全放弃大戟士了吗?细心的老玩家会记得,在早期的一个版本更新预告中,策划曾提到会以“后续增强”为契机,让这些弱势兵种慢慢找回自信。但几年时间过去,大戟士一如既往,似乎成了策划遗忘的那个孩子。如果你曾用过张郃+大戟士,你会觉得这根本不是自信的问题,而是策划在开玩笑。
尴尬的是,就算大戟士被玩家嫌弃成这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一个核心设计理念其实本身没毛病。35%的触发概率看似低,但这种低概率高收益的设计,是非常明显的赌博机制。偏偏游戏在玩家装备、武将战法搭配里,要求的是稳定性,于是像45%触发概率这类兵种就格外吃香。大戟士不是没有伤害,而是它用未触发的空档期,把自己折腾成了黑洞。
,难道真就没有让它“翻身”的可能性了吗?其实不然。就像曾经的锦帆军,在被玩家集体吐槽后,通过加入增益效果成为了核心兵种。大戟士如果也能加入一些额外机制,比如简单的回血效果,敢情不就能“咸鱼翻身”?或者在伤害倍率上拉高到150%,摆脱尴尬的中庸定位,也能立刻提升存在感。
真正让玩家火冒三丈的,不是大戟士弱,而是游戏策划对它的“冷漠”。当所有弱兵种纷纷迎来了调整,大戟士依然像个看戏的路人,这种对比出来的失衡感,才让人更加不满。
当争论已覆满社交媒体,也有声援张郃和大戟士的玩家跳出来发声:“你不能因为一个兵种表现差,就抹煞整个游戏团队的用心。”他们认为,很多兵种的‘弱势’其实隐藏了真正的高手用法。有个玩家晒出了一场战报:敌军配置极为豪华,但通过张郃带两个辅助战法,为队友提供了超强控制,成功翻盘。这一战例让人刮目相看。
亮眼的战报毕竟是少数,大戟士的“战场笑话”却天天都在上演。有玩家嘲讽:这简直就是策划设计上的BUG,每次削弱别的兵种时,策划会不会心里嘀咕“反正还有更差的大戟士撑底”。即便有玩家努力为张郃辩解,但放眼主流玩法,没有一个人真正愿意拿张郃+大戟士来当成主力。
大戟士这个公认的“最惨兵种”,也让很多老玩家质疑游戏平衡性。随着版本迭代,一个强势兵种继续增强,一个弱势兵不断被遗忘,长此以往,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平民玩家还能怎么玩?这才是潜藏在这次争议背后的更大危机。
大戟士的命运,是游戏版本迭代中最真实的“受害者”案例。这件事情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兵种本身的核心设计是否居中立,二是策划对于游戏生态平衡的照顾是否合理。有些设计本意是追求多样性,却因脱节的后续更新,变成了纸上谈兵的例子;而策划对于玩家声音的忽视,也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被一盘“大棋”磨得稀碎。
当下的玩家质疑策划并非没有道理。一个真正负责的设计组,是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把大戟士留在合适的调整时间线中,而不是继续让它成为史上最惨的兵种呢?
如今的大戟士,已经成为“兵种版弃子”,但另一面也有人认为“大戟士是被玩家玩废的,配置不同伤害天差地别”。是策划的失职,还是玩家不会操作?你站哪一边?评论区见!
2024年配资一览表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