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和美股的强烈对比,这几年一直让人心头不平。2025年,赛力斯的50亿元增资到账,把这种对立气氛推向新高。有人说,国内成长性公司就像温室里被人拔苗助长的小苗,刚冒头就被各种力量折腾得没法长大。
赛力斯的成长路上,监管、资本、庄家、甚至部分上市公司之间的复杂关系,常让普通投资者无从下手。市场上资金、规则、利益纠缠,有时候比产品本身还复杂。有人愤愤说,这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
对比之下,美股那边的高科技股票,尤其跟华为有高度关联的16只,2018年到2025年,市值飙升了100万亿人民币。全球的“韭菜”都在这个巨大的盘子里,被收割得明明白白。资本的力量有时候确实可怕,但规则清晰,至少能让人看懂。
回头看国内,2025年6月24日,赛力斯发布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正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高达50亿元,投资者里有工银、交银、农银这些金融巨头,也有数字经济、绿碳产业的基金。资金到账,赛力斯的资本实力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
赛力斯集团还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权没变。这波操作让公司负债率下降,发展后劲增强。资本看好赛力斯,不只是因为钱,更是看中了赛力斯的“造血”能力。
2025年6月23日,增资正式完成。公告里投资者的名字、金额都写得清清楚楚。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的基金一起下注,赛力斯在资本圈的号召力越来越强。
有人说,这事放在三年前根本想不到。那时候新能源车还在拼补贴、拼噱头。现在,赛力斯靠产品和技术站稳脚跟,资本反而主动追着投。
问界系列的爆发,是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最抓眼球的事。问界M9、M8、M7三款车,撑起了赛力斯的半边天。2025年第25周(6月16日-22日),问界交付量10878辆,M9占了3373辆,M8有4468辆,M7也有1830辆。
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者用脚投票。问界M9成了50万元级别的销售冠军,科技感和档次都被认可。2025年6月7日,问界M9交付突破20万辆,赛力斯超级工厂里还搞了个大仪式,气氛热烈。
问界M8也不甘示弱。2025年4月16日上市,短短45天交付超过2万辆。6月23日,上市58天,交付量就超过3万辆,成为40万元以上的销售冠军。
问界M7则成了“试金石”。2025款上市后,月均交付有望突破2万辆。赛力斯的“M9+M8+M7”铁三角,已经成了30-55万元区间SUV的首选。
资本和消费者同时看好,这在中国汽车圈并不多见。过去的赛力斯,是靠东风汽车带着起步,慢慢积累经验。2025年,赛力斯已经能单独对抗新势力,甚至挑战BBA这种老牌豪车。
赛力斯这几年动作频频。2025年3月20日,问界M9 2025款上市;5月2日,上市仅34天大定破5万辆;6月12日,上市74天交付量突破3万辆。速度快,用户买账,资本放心。
问界M8同样走“快准狠”路线。4月16日上市,5月20日大定8万辆,6月4日交付突破2万辆。市场节奏明显加快,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心也在升温。
大家关注的不只是销量,还有均价和利润。赛力斯问界连续霸榜新势力销量、营收、均价团体“三冠”。高均价说明品牌溢价能力强,赛力斯已经不只是平价“走量”的选手。
市场竞争的压力一点没减。海外汽车巨头、国内新势力、传统车企都在加码智能电动车。问界M9、M8能否守住冠军,还要看接下来新品和服务能不能跟上。
2025年,华为ADS 4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成为主机厂标配。12家主机厂宣布搭载,赛力斯的技术合作优势逐渐体现。不是所有主机厂都能拿到华为的核心技术,赛力斯和华为的深度绑定,成为资本市场看重的核心资产。
问界品牌能不能持续走高,还要看后续车型。问界M9L、M6和M5大改款即将上市,能不能继续验证品牌的持续力,市场拭目以待。
行业里有人说,赛力斯的成长,背后是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资本市场的认可,实质是对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成熟度的认可。
挑战也一直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变数多,调控、政策、消费者偏好随时都可能变化。赛力斯能否顶住压力,持续领跑,还得看后面几步棋怎么走。
6月24日,50亿元资金到账,对赛力斯来说是个分水岭。未来几年,赛力斯怎么用好这笔钱,决定了能不能从“老二”变成“老大”。
资本只看结果,消费者只认体验,市场只讲效率。赛力斯要想守住现在的位置,甚至更进一步,面临的对手只会越来越多。
2025年,比拼的不只是销量,还有技术、服务、品牌、生态。赛力斯能不能在中国新能源车新时代里画出自己独特的轨迹,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2024年配资一览表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