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聊历史,就像云玩家在聊游戏版本。
上来就是一句暴论:“外国用火药造子弹,我们做炮仗。”
这话鲁迅先生说过,杀伤力极强,瞬间把一种“我们不行”的史诗级Debuff拍在了每个人脸上。听起来特别对,特别深刻,深刻到能让你当场反思个三大五常。
但这套嗑,本质上和“这游戏都凉了,还有人玩?”或者“这英雄这么垃圾,为什么不删了?”是同一个逻辑。
都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个别英雄的胜率,不看整个服务器的生态和版本答案。
讲白了,关于火药这事儿,不是我们热爱和平,也不是西方人开了科技挂,而是大家当年玩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服务器,甚至不是同一个游戏。
你玩的是PVE,人家玩的是PVE里嵌套着一个不死不休的硬核PVP。
你的KPI是刷怪效率,人家的KPI是攻城灭国。
你说,这科技树能点到一块儿去吗?
1.
我们先来掰扯一下那个最经典的迷思:我们发明火药早了几百年,结果全拿去听响了。
这话说对了一半,也错了一半。
就像游戏里的“内测版本”和“公测版本”完全是两码事。我们早期捣鼓出来的“火药”,更像是炼丹师在服务器里发现的一个良性BUG,主要功能是“炼丹求仙”,偶尔炸个炉,附带一点“强身健体”的玄学功效。
这玩意儿,你能管它叫军火吗?
这顶多算是生活职业的意外产物,跟战斗职业的技能树八竿子打不着。
真正意义上,火药这个东西被拉进“战斗系统”,得到官方认证,那都得是宋金战争那会儿了。1161年,战场上出现了“霹雳炮”,一个纸壳子里面掺点石灰,炸了以后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迷眼睛。
这是什么?
这不就是游戏里的“闪光弹”或者“烟雾弹”吗?纯纯的软控技能,主打一个战术骚扰。
真正的硬核伤害技能,得到1221年金国老铁们研发的“铁火炮”,铁壳子炸弹,一炮能把人脑袋干掉一半。
OK,从这一刻起,火药才算正式从“生活技能”转职成了“战斗技能”。而这个时间点,距离它传到西方,被欧洲老铁们拿去魔改,中间的“技术领先窗口期”有多久?
短到可以忽略不计。
甚至可以说,大家几乎是在同一个版本更新后,同时拿到了这个新出的英雄,开始在各自的服务器里进行开发和测试。我们这边宋朝搞出了竹子做的“突火枪”,听着很牛逼,但更像个版本前瞻里的概念武器,没量产,没实战记录,属于画饼。
元朝搞出来的铜火铳倒是靠谱点,算是有模有样了。
但与此同时,西方那边也没闲着。咱们这边刚把“铁火炮”的攻略发到论坛上,人家那边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就已经在实战里用上了。
所以你看,根本不存在什么我们领先五百年,结果被人家一百年弯道超车的神话。
真实情况是,大家几乎是同时起跑的。
只不过,跑着跑着,赛道变了。
2.
为什么赛道会变?
因为服务器的核心玩法不一样。
你把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想象成两个超大型MMORPG的服务器。
我们这个“华夏”服务器,核心玩法是什么?是超大规模的PVE。
我们面对的终极BOSS,是北方那些动不动就几十万骑兵“Zerg Rush”过来的游牧民族。对付这种敌人,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点对点的精准打击,而是大范围的AOE清场和足够坚固的防御工事。
我们的城墙,在明朝之前,主流都是夯土的。这玩意儿的特点是血厚、防高,但属于“魔法抗性”低。它巨大,能有效阻碍大规模兵团的快速推进,但要真拿个什么重型攻城武器来一下一下地敲,它也扛不住。
可问题是,我们的主要对手,那些游牧民族,他们的科技树点的是“骑兵”和“弓箭”,是高机动性的“敏捷系”,他们不产“攻城工兵”这个单位。
所以,在我们的服务器环境里,城墙的主要功能是“拖时间”,只要能把敌人几十万大军的锐气和补给拖垮,我们就赢了。
这种战场环境下,你作为游戏策划,你会把资源疯狂投入到研发一种能一炮干穿一面墙的“破甲弹”上吗?
不会。性价比太低了。
我用这些资源,多造点弓箭,多训练点步兵,搞点“霹C雳炮”这种AOE软控武器,它不香吗?
这就是我们的“版本答案”。
但你再看隔壁“欧罗巴”服务器,那画风完全不一样。
那是一个硬核PVP服务器,核心玩法是“公会城堡攻防战”。
整个地图被无数个领主、国王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大家互相之间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你打我,我打你”。
他们的城堡,是石头造的,跟个乌龟壳一样。他们的顶级兵种,是全身板甲的骑士,是顶级的人形坦克。
在这种环境下,你要是没个能开罐头的家伙,你连门都别想出。
于是,对“大炮”这种拥有极致“破甲”和“攻坚”属性的装备,就成了所有玩家的刚需。(当然,这只是一个暴论,不爱听可以划走)
需求,才是技术迭代的第一生产力。
你看人家奥斯曼土耳其,14世纪的时候在军火上还是个弟弟,啥都没有。结果到了1453年,为了啃下君士坦丁堡那个硬骨头,硬是逼着自己搞出了能发射六百磅石弹的超级巨炮。
这玩意儿搬起来费劲,装填也慢,但有用啊。对着城墙咣咣轰两个月,再硬的乌龟壳也给你干碎了。
所以,不是我们不努力,也不是人家有高达,纯粹是服务器的“Meta”逼得大家走向了不同的进化路线。
我们是PVE玩家,追求刷怪效率和群体控制。
他们是PVP玩家,追求极致的单体爆发和破甲能力。
大家玩的游戏规则,不一样。我是说,这事儿真的,从根上就不一样。
3.
更魔幻的是什么?
是当两个服务器的玩家开始串门的时候,话语体系都对不上了。
西方那边,随着PVP烈度的不断升级,他们的军火开发,逐渐从一种“经验学”走向了“科学”。铸铁技术提升了,可以造一体成型的炮管了,安全性和威力都上去了。火药也开始搞“粒化”,不同武器用不同配方,更精细了。
最要命的是,1537年,人家数学家写出了第一部弹道学著作。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炮”这个英雄,正式从一个靠感觉和运气的“玄学英雄”,变成了一个有明确公式、可以计算、可以稳定发挥的“科学英雄”。
它的伤害、弹道、射程,都开始变得可控。
而我们这边呢?
我们的文人,还在用“阴阳五行”来解释火药配方。
这就好比,人家都已经开始用代码和数据面板来分析英雄强度和装备搭配了,我们还在说“这把武器五行属火,阳气旺盛,必能克敌”。
这仗还怎么打?
于是,就出现了特别拧巴的一幕。
一线的将领,比如戚继光,是个顶级玩家,他非常清楚战场上到底什么好用。他拿到朝廷发下来的“神枪”,一看说明书,牛逼坏了,说是能射百步,指哪打哪。结果一上手测试——好家伙,箭都能倒着飞出去。
还有那个“碗口炮”,在文人写的“装备图鉴”《武编》里,吹得天花乱坠,声势浩大,威力无穷。结果戚继光在实战里用了一下,直接评价:“腹小口大,火药装得少,炮弹又重,打出去没劲儿,卵用没有。”
说真的,这就离谱。
产品经理(文人)写的PPT天花乱坠,什么颠覆行业、改变世界。
一线程序员(将领)拿到手里的代码,跑都跑不起来。
这种内部沟通成本和认知错位,比任何技术上的差距都更致命。
甚至连来中国传教的汤若望,一个接受过欧洲科学教育的知识分子,都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迅速学会了放卫星的屠龙之术。在他写的书里,把弗朗机炮的射程吹大了两倍不止。
好像在这片土地上,吹牛逼是一种比做实事更重要的生存技能。
(插一句,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
等到后来,西方的“红夷大炮”这些“版本神器”真的进入华夏服务器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人家PVP服务器里卷出来的东西,打我们这种PVP经验不足的PVE玩家,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最终,两个世界的军火,在战场上相遇了。
然后,就有了鲁迅先生那句穿透百年的叹息。
那声叹息,不是哀叹我们没有发明枪炮,而是哀叹,我们在一个需要直面硬核PVP的时代里,还在用一套PVE的逻辑和文人的嘴炮,去幻想整个世界。
这,才是最让人emo的地方。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2024年配资一览表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